一、穩(wěn)定性對分析測試誤差的影響
許多科技工作者經(jīng)常把基線漂移說成穩(wěn)定性, 他們認為基線漂移小就是穩(wěn)定性好, 其實這是不**的。因為,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穩(wěn)定性應包括基線漂移( Baseline Drift ) 和光度重復性( Photomet ric Reproducibility ) 兩個方面。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或制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時, 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或宗旨, 這就是儀器要穩(wěn)定可靠。如果一臺儀器的穩(wěn)定性差, 就不可能得到好的分析測試結果。儀器的穩(wěn)定性好壞, 是挑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儀器或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關鍵問題之一。不能只是單純的把基線漂移作為穩(wěn)定性, 真正的穩(wěn)定性好的含義, 必須是包括基線漂移和光度重復性。如果一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線漂移不好,在整個分析測試過程中始終在漂移, 根本穩(wěn)定不下來; 或重復性不好, 每次測試的結果都不能重復, 這肯定不是好儀器。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穩(wěn)定性的測試方法
( 一) 基線漂移的測試方法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冷態(tài)開機( 關機2h 后開機) , 預熱2 h 后, 設置儀器的參數(shù)為: 試樣和參比比色皿都為空氣, 吸光度為0Abs , 光譜帶寬為2nm,掃描方式為時間掃描。連續(xù)測試1h , 取這1h 內(nèi), 大小值之差即是基線漂移。也有人取1h 內(nèi)漂移線的包羅線之中線的大小值之差作為基線漂移,這種作法是可以的。連續(xù)測試1h 是與國際接軌的測試方法, 然而有許多制造廠商往往采用10min 或30min 等的測試時間, 這是不對的。因為, 使用者作一個實驗, 在10min 內(nèi)還未做完, 儀器的基線已經(jīng)漂掉了, 這怎么能保證使用者的分析測試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呢? 30min 的測試時間也不科學, 因為在紫外區(qū)一般用氘燈, 它是一種氣體放電燈。從物理學或氣體發(fā)光的理論來講, 一般的氣體放電燈, 要在30min 左右其發(fā)光才能達到穩(wěn)定。10min 時, 燈泡的發(fā)光也未達到佳值,何況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決定了儀器還未到達測試穩(wěn)定性的時間。所以說測試1h 才是正確的。
目前, 還有人在測試基線漂移時, 光度單位設為透射比( % T ) , 這是可以的, 但沒有設置吸光度單位好。因為, 使用者一般多用吸光度( Abs) ,而不用或很少用透射比( % T ) 。并且, 國外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一般用吸光度( Abs) 來表示基線漂移, 將透射比( %T ) 換算吸光度( Abs) 比較麻煩。
( 二) 光度重復性的測試方法
光度重復性的測試方法有幾種: 其一是儀器冷態(tài)開機, 預熱0. 5h 后, 由同一操作者, 用某種實際樣品, 對儀器的光度值( 吸光度或透射比均可) 進行測定。一般是連續(xù)測量3 次, 取測量值中的大小值之差作為光度重復性,也有人測量5 次或7 次。我國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國家標準和我國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計量檢定規(guī)程, 規(guī)定測試3 次。光度重復性的測試方法也可用標準物質( 溶液) 或標準片來進行。具體操作方法是儀器冷態(tài)開機, 預熱0. 5h 后, 在用標準片來測試時, 參考為空氣。在用標準溶液測試時, 參考為溶劑或空氣均可, 設置很小的光度單位( 一般設為吸光度單位) , 光譜帶寬為2nm, 對標準片或標準溶液進行測試。一般測量3~7 次。其測量值的大與小值之差就是光度重復性。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 不少使用分析儀器的人員常常不熟悉儀器的結構, 不甚了解或不了解儀器的技術指標對分析測試誤差的影響, 因此, 往往用不好儀器, 或者說不能把儀器用到佳狀態(tài), 大限度地發(fā)揮儀器的作用。以致有很多使用不合理之處, 如“ 大材小用”, **的分析儀器當作低檔常規(guī)儀器使用, 物非其用, 把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當作一般可見分光光度計使用。這實際上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此專題的目的, 就是希望更多的通過專題能對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用好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大限度地發(fā)揮儀器的作用有所幫助,同時,希望儀器制造者能通過專題改進自己的技術,也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個專題了解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相關知識。